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常識 >

吃元宵起源

吃元宵起源

就要過年了, 過完年後十五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每到這個時候,大街小巷裏就響起元宵的叫賣聲,多種多樣,色彩繽紛,光聽裏邊的餡兒,就讓人垂涎三尺,玫瑰的啊,哈密瓜的啊,還有什麼黑芝麻的啊,花生的啊。街上更是擺上了長長的攤子,盛放着各種各樣的元宵。可是,大家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嗎?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吃元宵起源。

吃元宵起源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慣,並且當時已有以出售湯圓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也稱燈節。在中國,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民間流傳着。元宵佳節,北京的飲食、糕點鋪,甚至連馬路兩邊都設攤兜售湯圓,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人們是多麼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湯圓又叫湯糰、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我國最早描繪湯圓(元宵)的詩:

吃元宵起源 第2張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説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裏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國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湯圓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裏感到詫異呢!吃湯圓,憶親人。

吃元宵起源 第3張

説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已經對吃元宵的來源已經有個大概的瞭解了吧,身為一個資深的吃貨,不僅要對美食瞭如指掌,還要對美食從哪來的有所瞭解。元宵節的時候,煮上一鍋元宵,輕咬一口,溢出的香濃無比餡兒,輕輕的咀嚼,感受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不知大家都喜歡吃什麼味道的元宵呢?

標籤: 起源 元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changshi/41r1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