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常識 >

舌尖上的朔州-朔州美食小吃

舌尖上的朔州-朔州美食小吃

朔州坐落於山西省,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談起朔州,大家都覺得朔州的重工業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但實際上,朔州美食也是朔州的一大亮點,尤其是麪食類,大家都知道山西人都愛吃麪食,所以在山西任何地方,麪食是一定少不了的,朔州當然也不例外了。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朔州美食吧。

朔州美食小吃,舌尖上的朔州

一、油豆包

油豆泡外形呈圓球體,內部組織呈蜂窩狀,外筋內虛,用手擠壓有氣體感,壓扁時可以自動復原。食用時葷素配料均可,制湯配菜兼宜。將豆泡用小刀劃開一道小口,放進肉餡用粉面糊封口上籠蒸熟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二、懷仁宋氏糖幹爐

糖幹爐又稱閃塌嘴,“糖幹爐”源於遼代,是一個麪點師為官家傳遞情報而特製的一種郵寄載體。後因其質品純正,風味獨特,乾脆香酥,成了風靡一時的漢族特色小吃

三、孟門熬

孟門熬,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陝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只有故友重逢,貴客臨門時,主人才會高興地給你做一碗解饞。

四、燙麪餃子

燙麪餃子是朔州一種特色蒸餃,又稱燙麪蒸餃。蒸餃子一般都用燙麪來做,燙麪就是用沸水約65℃至100℃的水和麪,邊加水邊攪拌,待稍涼後揉合成團,利用沸水將麪筋燙軟,及部分的澱粉燙熟膨化,降低了麪糰的硬度,所以水温愈高,沸水量愈多,做出的產品愈軟,吃起來較無勁道。因為加入100度的水會有粘牙、粘手、粘工作板的缺點,所以一般做燙麪餃都用70度--80度左右的熱水,這個温度做出來的燙麪餃口感較好,燙麪餃一般較普通麪食吃水量大,面揉好後柔軟度非常好,好多人常説揉好面軟硬程度像耳垂。

五、碗豆

朔州名吃最為著名的就是豌豆粥,它選用當地優質豌豆精製而成,內含蛋白質、粗纖維,人體必須的八種氨基酸含量豐富。

位於晉北地區的朔州,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多種植蕎麥、莜麥等農作物,用蕎麪、莜麪製作的窩窩、蒸餃等各種麪食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美味,有着濃郁的朔州特色。

六、朔州油果子

朔州油果子又叫“包爾沙克”,早在清代已是走俏的外銷特產之一。另外,甘肅也有油果子,做法與朔州不同。

首先糯米粉放點糖(少許)、水、發酵粉混起,發酵,至少要放一晚上。然後手沾油,像包湯圓一樣把糖心包進去 ,再將包好的“湯圓”扔進生芝麻裏面,裹一層生芝麻 ,最後鍋內倒大半鍋的油,將裹了芝麻的“湯圓”放進去,用漏勺翻滾 炸至金黃色起鍋

現在油果子做法和口味也很多,有滾糖、罩蜜、夾心、包餡、擦酥、滲糖品種多樣,美味可口,益氣胃,享譽四鄰。

七、蘸糊糊

蘸糊糊是一種粗糧吃法,主要用高粱面做,做法也很簡單,把面攪到水裏,温火慢慢熬,並且不停地攪,一直熬成糊糊狀,可以用筷子把麪糊糊夾起來,糊糊就做好了。然後往油鍋裏倒上油,烹上葱花調料辣椒麪,再加水熬成湯,蘸糊糊的兩道工序就完成了。

蘸糊糊的做法簡單,吃法卻有講究,主要體現在“蘸”上。把糊糊舀到碗裏,小碟裏倒上調料湯,手持筷子夾一塊糊糊,放在湯裏蘸一蘸就可以吃了。“蘸糊糊”要想吃香,主要是把調料湯做香。

八、俊兒肉

俊兒肉即豬皮凍,是山西人過年餐桌上的必備涼菜。“俊”,就是冷卻上凍的意思。水晶皮凍是一款以豬肉皮為原料製作的大眾涼菜。由於肉片含有與人皮膚相同的膠原蛋白質,所以能延緩皮膚的老化。水晶皮凍質地清澈透明,入口即化且爽口,而且價格很便宜,贏得了許多喜愛健康飲食的食客的歡迎。

九、頭腦

“頭腦”是一種清真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裏,放上大塊肥羊肉,蓮菜,山藥。湯裏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十、疤餅

疤餅,因餅上遍佈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石頭餅,始制於明代。其用料有白麪、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製作時,將和好的面擀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烘烤在鐵鍋內。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後的圓餅呈金黃色,麪皮上均勻地佈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餅食。

朔州美食多種多樣,每一種都是值得品嚐的。

朔州美食代表的並不僅僅是朔州的美食,更是山西人民的飲食縮影。在這個四季分明的城市,每個季節都有其對應的各種美食小吃,朔州美食中包含着風土人情,包含着鄉土氣息。大多數美食都是以五穀為原料,外表不華麗但實質卻很美味,希望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更加了解朔州以及山西的飲食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changshi/17z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