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文化 >

除夕吃魚的歷史淵源是什麼-年夜為什麼要吃魚

除夕吃魚的歷史淵源是什麼-年夜為什麼要吃魚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甚至也會經常説,就是“無魚不成宴”,不錯,我們對於魚的確是很熱愛。在重要日子裏,餐桌上肯定會有魚,逢年過節的也會很講究,比如説年夜飯就必須要有魚。今天就來講一下,年夜飯為什麼要吃魚呢?以及除夕吃魚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年夜為什麼要吃魚?除夕吃魚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一、年夜為什麼要吃魚呢

過年過節的餐宴當中,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式。中國的南方人,吃年飯時,或者其他節日與盛宴,都是必須上一條全魚,這全魚還不全吃掉,以表達年年有魚(餘)的寄託。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二、過年吃魚的歷史淵源

年年有魚(餘)的風俗自古已有,至今盛行。此俗的源頭在漁民,漁民歷代身置水境,近魚既久,則生漁俗。漁民有此俗,源於何朝何代?受染於與之相關聯的地域背景、生態環境和飲食文明的進化,總體看來,東晉是前基期,宋代是形成期。

漁民靠水吃魚。船中就餐,魚頭慣朝船大,魚尾朝船二,船腳們則各食其近。食畢魚之上爿,皆忌翻身:因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漁民最忌“翻”字。待食魚之下爿時,礙於骨刺,挑之易斷,等於折了船大、船二的“首尾相連”,不吉;即使骨刺不斷,若食淨魚之下爿,又等於食個“漏底兒”,亦不吉。故而食魚習於有餘,不有餘則易犯忌。

這樣積久成俗,就成為船文化的一種屬性,即“以魚諧餘,以魚寓吉,以吉示富”,更是漁民祈願船行安之,獲魚豐之,討彩生計興裕。這大概是“年年有餘”的原始之義。

但其實過年吃魚的原因不止寓意“年年有餘”,還有隱祕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年夜為什麼要吃魚?除夕吃魚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第2張

三、過年吃魚的講究

舊時年俗中,擺魚也極有講究:魚頭要對着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着他,贊他肚裏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着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

魚端上桌時的擺放,講究魚頭對着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年夜為什麼要吃魚?除夕吃魚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第3張

相信看完以上的內容就知道了年夜為什麼要吃魚了吧。現在這麼看來,這一個緣由可算是根深蒂固呀,不管是吃什麼魚都具有好兆頭、好寓意,不一樣的魚有不一樣的寓意。比如説,吃鯉魚和鯽魚,就表示着大吉大利,吃鰱魚就表示着連年有餘,吃鱖魚呢,同意根據諧音,就是表示説大富大貴啦!

標籤: 除夕 歷史淵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wenhua/rvv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