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文化 >

七夕吃什麼吃巧果

七夕吃什麼吃巧果

七夕節大家是都不陌生的,但是提到七夕節的節日美食,可能大家卻並不熟悉。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節日美食,那麼七夕節的傳統美食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七夕吃什麼吃巧果,七夕為什麼吃巧果呢?下面為您一一解答。

七夕吃什麼吃巧果

一、七夕吃什麼吃巧果

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那麼七夕為什麼吃巧果,你知道由來嗎?今天小編為您介紹。

二、七夕為什麼吃巧果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習俗。巧果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用麪粉或者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點心,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實花樣”。因“巧”和“橋”諧音,因此人們認為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來實現。

為什麼人們在七夕要吃巧果呢?傳説是因為過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於是巧果也就誕生了。

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麪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巧果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先將麪皮切成一兩寸長的條形,然後放入滾燙的油鍋裏,炸至金黃色。再把炸好的麪皮撈起來,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七夕吃什麼吃巧果 第2張

巧果還有另一種做法:在麪粉中加入雞蛋和糖,不摻一點水,而是用油和麪。面和好後,揪出一塊劑子,摁進用桃木或棗木刻成的精美模子裏,然後照面板一磕,一個個可愛圖形的巧果誕生了,進爐一烤,香飄十里。

北宋時的七夕巧果主要成分是小麥面,這種製作傳統至今還被遵循、保留着。為什麼要用小麥面呢?這就跟前面提到的古人設置七夕節的目的有關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牽牛星與織女星距離最近,而這一天,通常也是立秋前後(有時跟立秋正好是一天)。中國是農耕國家,因此,對時令、節氣的交替極為重視,夏商時,每至立秋,君主還會親臨祭祀現場。七夕節的設置其實就是立秋祭祀的另一種替代形式,有立秋迎秋之用意。

三、巧果的做法

原料:麪粉500克、温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做法:

1、温水溶解酵母,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奶粉和白糖的麪粉中,揉成均勻的麪糰。

2、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温醒發一小時,醒發好的麪糰拿出來用手揉勻,面揉得時間越長,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顏色越白。

3、揉好的麪糰切下一塊,搓成長條,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將小面塊放進卡子裏,用手指按壓,並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面。

4、最後使勁磕出來,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蓋上乾布醒發一刻鐘,烤箱185度預熱,十分鐘就好。

5、然後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也放進烤箱裏烤熟後拿出,晾涼後即可食用。

七夕吃什麼吃巧果 第3張

以上就是關於“七夕吃什麼吃巧果”的全部的內容了,文章中不僅僅為大家介紹了巧果是什麼,七夕吃巧果的來由,也為大家提供了巧果的做法哦,以後七夕節的時候就可以做一些巧果給家裏人吃了,也算是一份美好的祝福了。

標籤: 七夕 吃巧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wenhua/ydk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