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常識 >

立夏的由來

立夏的由來

古人由於要耕作而對氣候非常敏感,因此,有了二十四節氣。在不同的節氣做不同的事情,就有了春播種,秋收貨的説法。我們從小就知道節氣歌,節氣歌裏有立夏這個節氣。但是,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立夏的由來。也許,我會更加好奇,為什麼這個季節叫夏。

立夏的由來

立夏的由來

立夏是一種節氣,在這個節氣前後,正是農作物生長旺盛的季節,由於在這個時候,人因炎熱而不喜歡食用,會變得消瘦,古稱為“枯夏”,立夏因此而由來。

1、立夏的設立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此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氣候特點:”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温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裏的“假”,即“大”的意思。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温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2、立夏的由來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説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説是蛙聲),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這時,萬物繁茂。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人們往往會在立夏進補,以使自己的身子強健有力。

南方大部分地區,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也迅速滋長蔓延。客家人所居地方,立夏時節,已經完全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食慾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但立夏過後,卻是農耕時代,最需要人力的時候,人們希望藉助於立夏“被養”,強身健體。另一方面,體質較差、抵抗力較弱的人們容易受到病菌侵襲而發生疾病。民間開始偷閒消夏,注意飲食補養,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着祈福、保佑平安、發財致富的良好願望。

有時候,不得不敬佩古人把生活與節氣結合起來了,我們都知道夏日炎炎胃口下降,即便到現在,我們也感覺夏日沒有食慾。在古代消瘦下去,被稱為枯夏,立夏的由來便是這樣簡單。雖然,古代的人都是因為要種植農作物因此尋找了這樣的規律,但是,直到現在,這個規律對於我們研究氣候變化,都還起着重要的作用。

標籤: 由來 立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changshi/e3w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