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常識 >

鱘魚是什麼魚

鱘魚是什麼魚

住在海邊的人相信對於海鮮都十分的熟悉,但住在海邊的人相對於住在 內陸的人要少的多,因此有很多的朋友對於海中產品並不是十分的熟悉,也就因此錯過了很多美味的海中美食。今天小編所要介紹的美食就是一種來自海洋的生物——鱘魚。

鱘魚是什麼魚

大家通常所説的鱘魚(Sturgeon)就是指鱘形目的魚類,鱘魚隸屬於硬骨魚綱、輻鰭亞綱、硬鱗總目、鱘形目。我國是世界上鱘魚品種最多、分佈最廣、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一、外形特徵

鱘魚 成體的中華鱘體大而重,雄體一般重68-106千克,雌的130-250千克,因為它們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又有“長江魚王”之稱。 中華鱘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縱行排列骨板,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每行有棘狀突起。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泄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二、生活習性

鱘魚 鱘魚是底棲魚類,食性非常狹窄,屬肉食性魚類,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在海洋主要魚類為食,甲殼類次之,軟體動物較少。河口區的中華鱘幼魚主食底棲魚類蛇鯤屬和蛹屬及鱗蝦和蜆類等,產卵期一般停食。 中華鱘是一種適應於水温範圍相當廣的温水性魚類,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中華鱘的生存水温為0~37℃,生長適宜水温為13~25℃,最佳生長水温為20~22℃。親鱘適宜催產水温為17~24.5℃。魚卵最佳孵化水温為17~21℃。入冬之後,當水温下降至9~6℃時,中華鱘攝食量很少,生長停滯,甚至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立春前後,水温逐漸回升至10~13℃,開始少量攝食,生長緩慢。清明之後,水温回升至15℃以上,攝食開始活躍,生長加快。當水温達到33~38℃時,中華鱘反而不能正常活動。 在垂直游泳階段,魚苗有極強的趨光性。轉為底棲後,趨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強度對仔、幼鱘的培育沒有明顯影響,但要儘量避免夏天強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劇上升,養殖水池上方要設置遮陽設施。

鱘魚算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魚類中體型最為龐大的魚之一了,因此,擁有鱘魚的飯桌肯定能夠把你喂得飽飽的。當然,也因為鱘魚體積比較龐大,肉比較厚,所以相對來説不容易入味,因此,在製作鱘魚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時長,否則將無法入味。

標籤: 鱘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changshi/zz74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