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文化 >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

“寒食東風御柳斜”,這裏的“寒食”就是古代的寒食節,只不過今天的人們已經很少會去過這個節日了。不過,由寒食節衍生而來的清明節卻發展成了我們國家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那麼,大家知道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嗎?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

一、關於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二、傳統習俗

1、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2、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3、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4、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關於清明節的來歷都有了一些瞭解。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想必清明節沉悶壓抑的氛圍,也和這個忠烈悲傷的來歷有關。同時,清明節也是傳統的祭祀節日,掃墓、踏青都是重要的活動,大家可以趁此呼吸到新鮮空氣。

標籤: 來歷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wenhua/k8n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