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熱點 >餐飲資訊 >

兩岸咖啡是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改革開放40週年·巾幗浙商”金梅央

兩岸咖啡是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改革開放40週年·巾幗浙商”金梅央

12月26日,以“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時代芳華·巾幗浙商”為主題的第十二屆浙商女傑創新引領宣傳活動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改革開放40週年·巾幗浙商”金梅央:兩岸咖啡是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

“作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重大主題宣傳項目,‘之江崛起’叢書定位於深度聚焦浙江經驗,全面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熱情謳歌浙商創業創新奮鬥歷程。會上,首屆浙商女傑、浙商女傑主席團主席、浙江兩岸食品連鎖有限公司總裁金梅央榮獲“改革開放40週年·巾幗浙商”榮譽。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中,“浙商女傑”們憑着自己的智慧、堅韌、柔情和責任,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最美浙商的傑出代表,和女浙商羣體的佼佼者,金梅央的創業歷程具有催人奮進的精神引領力量。

創辦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品牌

在經營咖啡西餐連鎖之前,金梅央在義烏從事製造業,擁有一家近1萬名員工的大型拉鍊工廠。20世紀末,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與外國人做生意越來越普遍,喝咖啡吃牛排在商務人士中悄然流行。

“那時和外國人談生意大多約在五星級酒店,但酒店大堂人來人往、鬧哄哄的,並不適合商務恰談。”金梅央回憶説,那時咖啡是個舶來品,一百多元一杯,每家生意都很興隆。

在做外貿的那幾年中,她開始觀察和研究西方的模式。“相比國外的快餐廳、西餐廳、休閒場所,當時我國大陸在咖啡店方面是一塊空白。”感歎之餘,她看到了餐飲業有難得的商機和廣闊的市場。於是,金梅央就找到了台灣的合作伙伴,做起咖啡行業

1996年,台灣上島咖啡到大陸。創始人陳文敏有品牌但沒有資金,金梅央有資金,但沒有品牌。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了股份分配比例後,正式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做起第一家咖啡店,這就是她一手打造起來的上島咖啡華東第一店。

就在金梅央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投入到咖啡店時,遇上了與上島咖啡的商標之爭。經過三年的商標維權,在這場持久戰中,獲勝的金梅央決定——自創品牌。她把原來經營的咖啡店全部改名為“兩岸咖啡”。

“星巴克是西方自助式的簡餐,缺乏人情味。中國的人情文化無可取代,所以我們定位是商務咖啡。”金梅央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她的夢想就是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咖啡連鎖品牌,她為此付出的心血無人能及。

節約成本,打造標準化運營模式

1999年,在還未叩開新世紀大門的中國,咖啡事業的發展已經蒸蒸日上,金梅央第一次發展了連鎖加盟事業。隨後的幾年間,屬於兩岸咖啡的黃金時代逐漸到來,金梅央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一路開疆拓土,從原來的一家做到百家,百家做到千家。

此時,心思縝密的金梅央也感覺到,市場在發生着細微的變化。“做餐飲就像做公益,高成本低利潤的難題卻一直困擾着我。” 她説。

為了節省成本,2007年金梅央率先規範直營體系和加盟體系,引入SOP標準化信息管理系統。2008年初,兩岸咖啡的快速發展受到高盛集團的關注,並獲得高盛和華生資本3000萬美元注資。金梅央根據兩岸咖啡實際作業過程中建立的文字和數據,把SOP系統再次升級。

“最顯著的效果是原來通過手工完成的事情現在靠信息化都能解決。”她説,在諸多成本居高不下的經濟環境中,兩岸咖啡的競爭優勢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此外,金梅央還以高瞻遠矚之魄力,投資建立兩岸咖啡的“中央廚房”。 兩岸咖啡的店面大多坐落在城市的黃金地段,寸土寸金。她以兩百公里為一個單位,原材料集中採購加工、統一配送,用規模化來降低成本。這樣一來,不僅材料成本大大減少,門店成本也得到了合理的壓縮。原本一百多平方米的廚房減小至五十平方米,極大地減少了開支,達到了節流的目的。

有趣的是,當時她把幾千萬投入到後勤系統的“另類”做法還被業界很多人嘲笑,但如今已是全國大型的餐飲中央廚房。“其實企業要做久、做強,絕對要把後勤系統先搭建好。像造房子一樣,得先把地基打牢。” 她如是説。

金梅央把兩岸咖啡定義為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兩岸咖啡的客户羣體以商務客户為主,她要求自己的員工們為這些職場上打拼的客户提供最周到最細緻的服務。她也深知,做企業要經營好員工,才可以經營好客户。管理員工不能強硬地只按照制度行事,這樣一來會過於強硬,缺乏人情味。

因此,兩岸咖啡堅持把人情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相結合,讓所有的幹部、員工都能輕輕鬆鬆上班,開開心心回家。公司制定了完善的薪資制度和培訓升遷制度,由於有着良好的經營機制,員工穩定性非常強,中層幹部幾乎沒有流失。“在我的公司,十年工齡的員工都算是新員工。”金梅央自豪地説。

2012年開始,為壓縮人力成本,金梅央開始精兵剪裁,培養複合型人才。“以前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一個蘿蔔多個坑。培養全能型人才,一人多能,這樣才能在市場有多一些的發展空間。”

民族情懷,投資蘭州工廠

2013年金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蘭州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2014年,金梅央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蘭州收購了蘭州通用機械廠,佔地面積多達262畝。該廠的前身,是陝甘總督左宗棠1872年創建的蘭州製造局。當年,它是清政府在西北地區開辦的第一個洋務軍用工業,也是甘肅近代工業史上第一家軍工和機械製造的工廠。作為近代工業史上最早的軍工和機械製造廠家之一,它曾經擁有與江南造船廠同樣的輝煌。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甘肅製造局。更名為蘭州通用機器廠。建國之初,百廢待興。我國石油機械生產幾乎一片空白。1955年,蘭州通用機器廠第一個被國家定點為生產採油機械設備的專業廠家。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鬥,上世紀五十年代蘭通研製生產出了我國第一根抽油杆、第一台抽油泵、第一台300型水泥車。六七十年代研製了第一台鍋爐車、第一台清蠟車、第一台壓裂車、第一台混砂車、第一台移動泵站。八九十年代研製生產出了第一套替代進口的1050型壓裂車,填補了中國採油機械史上許多空白。

然而在九十年代初,逐漸走向市場經濟的蘭通由於管理滯後、設備老化、技術落後等原因,一度成為甘肅省的特困企業。

進入21世紀以來,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加強技術改造,企業裝備製造能力和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這架歷經風雨滄桑的“老車”陷入嚴重的信貸危機,承擔了鉅額債務,依然沒能擺脱破產重組的命運。

在生產經營嚴重受阻的情況下,金梅央的加入為蘭通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蘭通廠與浙商有很深厚的淵源,當年清政府命令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但苦於財政緊張,撥不出糧餉軍費,這時浙商紅頂商人胡雪巖便出手投資在蘭州設立兵工廠,這便是後來的蘭州通用機械廠。”金梅央説,“我要把中國人的老企業傳承下來。”

遭遇挫折,浴火重生

秉持民族情義,金梅央將重心移向蘭州。可初入西北,乍到蘭通,原本的一腔熱情和滿腹的豪情壯志,被西北與江南的文化差異逐漸消磨。最關鍵的是,2014年,她遭受了嚴重的貸款危機。

收購蘭通公司前,該廠就有7億元以上的債務。金梅央原本與合作伙伴商量好一起投資承擔,可就在金梅央佈局蘭州的第三個月,蘭州銀行和職業經理人的不當操作,原本工廠的貸款轉成了金梅央的個人連帶責任。短短三個月,金梅央的產業疆土立馬遭受了起訴、查封,商譽嚴重受損。

對金梅央而言,那時像世界末日來臨。“浙江人做生意講究誠信,西北的銀行終究不瞭解浙商文化…….”金梅央痛心地説。

七個億的債務朝夕間變成了二十億,晴天霹靂將金梅央打入了萬丈深淵。叱吒商海二十年有餘,吃盡了創業路上的各種艱辛苦楚,可從未接觸過如此大的精神打擊。債務問題引發蝴蝶效應,金梅央的產業之艦日益沉重,隨時面臨破水。“險些得了重度抑鬱症,住在醫院調整了一段時間才走出心理陰影。”她揉着額角回憶説。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洪水猛獸襲面而來,勇立潮頭的浙商們等不起,也不敢等下去。鼓起所有勇氣,堅持着浙商“立信為本,誠信為命”的商海風骨,金梅央又站起來了。她迎難而上,浴火重生。

時隔二十多年,金梅央再一次通過法律途徑,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出路。“通過司法重組,用合法的手段還清所有債務。”金梅央驕傲的是,絕路逢生處,讓她與恆大集團強強聯手,再次進行重組,成為蘭通浴火重生的堅挺夥伴。“這一次重組,讓這個百年企業又一次煥發活力,重新走上發展的高速公路。”

2018年6月,響應甘肅省政府的“出城入園”政策,百年曆史的蘭通製造局將搬遷至新的園區,以達到產業升級、產品換代、能力提升及擴大市場的目的。金梅央表示,項目建成後,蘭通工業園將成立集油田大型鑽採成套設備、石油煉化設備、礦產尾礦輸出與充填設備,新能源環保節能裝備和軍工裝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生產製造企業。

如今,金梅央瀟灑地往返與蘭州和杭州,對過去三四年自己遭受的苦難,她不卑不亢,從容優雅,堅強勇敢的面對一切。多年的商海沉浮讓金梅央舉手投足淡定大方,一絲不苟。以金梅央創業二十年曆程為一個縮影來看,她和她的咖啡帝國,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日新月異的中國。在未來,她將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國家一起,續寫新的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redian/canyinzixun/v1d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