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常識 >

南方冬至吃什麼

南方冬至吃什麼

冬至作為一年中時間最長的一個夜晚,有許多人也會充分的利用這一晚,為了將冬至與春節前夕的“辭歲”區分開來,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南北方在飲食上也存在差異,到了冬至這天,南方冬至吃什麼呢?

南方冬至吃什麼

南方冬至吃什麼

1、湯圓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里記載:“比户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2、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4、九層糕

台灣還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補冬”在台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鼈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5、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南方冬至吃什麼 第2張

製作前將糯米洗淨,放入飯甑蒸熟後,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6、豆腐

廣西地區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燉豆腐的習俗。並有“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的諺語。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燒豆腐。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7、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赤豆和糯米為1:2.5的比例,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為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淨後,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後,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8、薑母鴨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當屬閩台一帶的薑母鴨,當地人會在這一天用正番鴨佐以薑汁,燉一鍋滋補鴨湯,一來驅寒強身,二來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以討吉祥。

薑母鴨是用整塊老生薑(不用切),去燉正番鴨,據説姜對身體很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去燉,或者枸杞、人蔘燉,棗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棗、紅棗都可以,中醫認為,棗能補氣、補腎。

南方冬至吃什麼 第3張

廣東各地區冬至的美食習俗雖然各有差別,但其他習俗還是很相似的、在冬至人們不僅僅吃美食,還會更換新衣服,互相贈送禮物,放鞭炮,就好像過年一樣的。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於南方冬至吃什麼的文章,看到這裏,作為吃貨的你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啦~

標籤: 南方 冬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changshi/e1d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