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熱點 >餐飲資訊 >

碩果慰故人-華清綠谷新米上市:鹼地展新貌

碩果慰故人-華清綠谷新米上市:鹼地展新貌

                -華清綠谷新米上市之際訪何麗一老師

華清綠谷新米上市:鹼地展新貌 碩果慰故人

11月5日,藍旗營小區的一棟6層小樓。

這裏俗稱“院士樓”,可能是中國院士最集中的地方,居住着近百名兩院院士。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徐旭常生前就住在這裏,他的夫人何麗一老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何老師向記者回顧了徐旭常院士帶領科研團隊開展利用脱硫石膏改良鹽鹼土壤的過程。“那個時候特別困難,只能從其他項目擠一點經費從事這種跨界項目的研究。自從他鑽到了這個領域裏面,家裏的事情就完全顧不上。”

                      基地改良前(亙古荒原 未被污染)

                      基地改良後(清華技術 清潔水源)

自1995年開始,徐旭常院士帶領清華大學科研團隊致力於用脱硫石膏改良鹽鹼地的研究,先後在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天津、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西等十個省區進行了科研實驗,結果效果非常顯著,並獲得中國和美國的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改良地塊與未改良地塊對比圖(扶貧增收 利國利民)

“我和他在一起最長的時間,就是他去世前八個月”,説起這個,84歲的何老師眼眶濕潤:“直到去世前昏迷階段,照顧他的保姆説她到甘肅摘棉花,那裏有很多鹽鹼地,大片大片白花花的。他一下子就精神起來,和保姆講那個地區鹽鹼地的成因和治理辦法。”

經過15年的科學研究和超過15萬畝鹽鹼地改良實踐,清華大學於2010年牽頭髮起成立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鹽鹼地及各類邊際土地大規模改良和綜合利用。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在政策和理論方面提供指導,清華大學鹽鹼地區生態修復與固碳研究中心獨家授權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使用專利並負責推廣與應用。目前清華大學和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與多個省(自治區)和市、縣政府簽署了鹽鹼地生態修復的戰略合作協議,已在西北、黃河上游、華北和東北各建立萬畝級鹽鹼地改良示範基地,總計改良面積超過32萬畝。

                        人工除草(良心品質 營養安康)

陪同採訪的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鴻祥告訴記者,僅吉林大安基地面積就達4萬畝,都是沒有任何污染的新荒地,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特別適合規模化作業和生產高品質農產品。基地周圍有五大國家級濕地,生產的大米通過了中國、美國和歐盟的有機認證。基地建設不僅通過提升就業和技術培訓帶動了周圍農民脱貧致富,壯大了集體經濟,還通過佔補平衡項目提高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華清農業計劃在鹽鹼地集中並且配套條件比較成熟的鬆嫩平原,以大規模鹽鹼地改良利用為基礎,建立弱鹼食品產業園區。“我們有責任保護好這些清潔的土地資源,在我國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質量提升的大趨勢下,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美味的農產品。”

                        大安基地環境(生態和諧 國家計劃)

同行的清華大學鹽鹼地區生態修復與固碳研究中心王淑娟副主任表示,自徐旭常院士開始,中心的三代科學家不斷研究我國不同類型土壤修復和環境改善。非常痛惜的是,徐旭常院士和陳昌和教授先後離開了我們。下一代科學家一定會繼續努力做好這項工作。

“這些土地從來沒有被污染,種植出來的鹼地大米口感很好,特別是非常安全。”華清綠谷鹼地有機米,“鹼”回健康。何麗一老師本人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中草藥研究專家,40多年來主要從事中草藥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1996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我沒有讓中心老師和華清農業的工作人員知道,就從‘華清綠谷京東旗艦店’上自己買了好幾十份送給我和老徐的老朋友們。”

這,也算是一種告慰。

                              “華清綠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redian/canyinzixun/dnjp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