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味味甜 >

談談美食 >飲食常識 >

碧螺春原產地在哪裏?

碧螺春原產地在哪裏?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而茶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説道茶,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事--碧螺春。碧螺春在歷史上十分悠久,而且早年間根據歷史記載,還是進貢給皇上的茶,碧螺春喝起來回味無窮,口味甘甜,想必一定是受到皇上深深的喜愛,才流傳至今呢。

碧螺春原產地在哪裏?

一、碧螺春原產地

碧螺春的產地在哪?碧螺春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創制於明朝。乾隆下江南時已是聲明赫赫了。其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地區土壤質地比較鬆疏很適合茶樹的生長。由於茶樹種植與果樹之間,所以生產出來的碧螺春帶有特殊的花果香味。洞庭湖的歷史也是比較滄桑的,大自然帶着滄桑可謂碧血丹心下孕育出碧螺春,具有獨特的幽韻。在金庭鎮當時稱之為西山鎮,在西山鎮中有十二個行政村都種植茶葉。主要的茶區在東村、衙甪里、緲村等一帶。剩下的其他各個村落也有所產量。而東山鎮中以碧螺、雙灣、楊灣、陸巷、莫釐五個村為主要產區。兩個針產出的產業越有294.7噸,其中碧螺春產量有152.3噸。洞庭湖的傳説可謂是古老,歷史文獻資料中就記載着這麼一句話:洞庭中西盡處,有仙人茶,乃樹下之苔蘚也,四皓採以為茶。

二、碧螺春加工工藝

1.採摘

碧螺春茶樹與枇杷樹,桃樹之類果樹間種 碧螺春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製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採芽葉初展,芽長1.6~2.0釐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為“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採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幹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採,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2.殺青

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温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3.揉捻

鍋温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温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4.搓團顯毫

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温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

5.烘乾

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温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6.炒制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原來碧螺春原產地在洞庭湖啊。那麼好的地方,風景宜人,山清水秀,能種植出這麼好喝的茶葉,也是難免的呀。只不過,這幾年茶葉的產量不如以前,價格也自然是水漲船高了,但是茶農很辛苦的製作出每一批茶葉,我們喝的時候也要細細的品味呀。

標籤: 原產地 碧螺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iweitian.com/tantanmei/yinshichangshi/4y48j.html
專題